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疫情专栏

新闻中心

疫情专栏

小区内有确诊病例的传播风险有多大?
发表时间:2020.02.15   浏览次数:72

眼下一些城市陆续公布有确诊病例的小区,有的居民听说自己小区里有了确诊病例,或者楼里有隔离的病例就很恐慌,不知道传染的风险有多大。


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疾控专家普及防疫注意事项


2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回应了网友关心的热点,其中包括小区有确诊病例怎么办、医务人员离开医院会否携带病毒、一次性口罩能否消毒后重复利用等。


有确诊病例的小区

少触摸公共区域


冯录召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确诊之后都会到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也会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确诊病例的家庭以及小区的公共区域都将进行清洁消毒,作为小区居民,无需过度恐慌,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他强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大家都没有免疫力,人人易感。所以无论小区是否有病例,如果不注意防范,都会有感染的风险,因为社会不是封闭的,如果出小区会有感染的风险;公寓的电梯、步行楼梯的通道,通常通风情况不太好,所以我们坐电梯、走步梯时都要戴口罩;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打开一段时间能够让空气充分交换。在疫情终结之前,尽可能避免用手触摸楼梯的扶手、电梯的按钮、小区的社区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出门之后,一定不要触摸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要尽快洗手。


医务人员离开医院时

不会携带病毒


医护人员在定点医院诊疗护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回家时会不会把病毒带出来?


冯录召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医护人员,即使是在隔离病房接触患者,都会按照严格的要求,经过科学防护才进入病房开展工作,经过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院感防护手段,医务人员在离开病房和医院时都是不会携带病毒的,请大家放心。医务人员作为抗击疫情日夜奋战在一线最直接的战士,我们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被尊重、被善待。


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指的是如果患者粪便污染了食品、水,通过进入人体消化道而感染,病从口入。


冯录召说:粪口传播在传染病里面并不少见,比如手足口病、霍乱都是粪口传播的传染病。近期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研究,在部分省份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粪便标本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提示新冠肺炎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能不能通过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感染或传播。当前防控工作已充分考虑了粪口传播途径的风险,在国家卫健委2月6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已经对实验室的检测、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特定人群的防护和特定场所的消毒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要求。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研究,明确冠状病毒会不会通过进食受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感染。


他强调:公众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口罩不宜用酒精喷洒消毒


口罩现在是硬通货,全国乃到全球都紧缺。一次性口罩能否重复使用?医用酒精喷洒等方法能否对口罩进行消毒?


冯录召说:普通居民在风险比较小的地方使用一次性口罩,在保障口罩清洁、结构完整,尤其是内层不受污染的情况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每次使用之后都应该放在房间比较洁净、干燥通风的地方。


喷洒消毒剂,包括医用酒精,会使防护效率降低,所以不宜采用酒精喷洒的方式去给口罩消毒。


冯录召强调:口罩的重复使用,要分具体的情况。但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包括商场,乘坐电梯,包括会议室,去普通医疗机构(除了发热门诊)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即一次性医用口罩。


对于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快递人员等等,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必每四小时一换,但是如果出现了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要及时更换。


转载来源:长江日报 · 长江网


总编审:舒琳云

主   编:赵建新

编   辑:罗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