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首页> 企业文化 > 文化沙龙

企业文化

文化沙龙

读书沙龙 | 要好好《活着》
发表时间:2020.07.03   浏览次数:195

编者按:恰逢联合国第25个“世界读书日”,华章投资集团开展了“华章读书·分享感悟”征文活动。我们将每天刊登一篇华章投资人撰写的文章,或分享一本好书的读后感,或讲述与读书有关的故事。

第六篇文章来自供应链公司的肖艳,她推荐的书是《活着》。《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中国过去几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主人公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不能被剥夺的东西。

让阅读点亮生活,愿书香常伴人生。



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来做和尚。”


余华的书《活着》中,“我”是听者,听着老人和老牛的故事。老人年轻时是少爷,欠下赌债,输光家产,起起伏伏,悲欢离合,送葬了良妻、儿女、外孙,可他叫福贵。老牛,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要被宰,被福贵买下来,它也叫福贵。他和它都叫福贵,却都不福贵,也不想福贵。


每读《活着》,感触皆不相同,实则也是,不同年纪,若思想都一色一样,那倒是可笑了。


电影《活着》海报


从前,总觉得《活着》讲述的只是个悲剧。福贵家境优渥,年少轻狂,家道中落,老父去世,被抓充军,死里逃生,欢喜回乡,母已入土,而后,光景好转,似走上康庄大道,实则儿女、贤妻、良婿相继离世,留下一外孙叫苦根,确实“苦”——7岁死了。多无力呀,多绝望呀,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是何人,生活总能毫无缘由将你一把拉进无尽的深渊。你反抗呀,你挣扎呀,回头一望,却只剩下悲、悲、悲。可能怪谁?谁也不能怪,最后只有怪命运,怪这个虚无缥缈的存在或定义——“我命不好!”


现在再读《活着》,却不认为它只是个悲剧,也不认为人类对“悲”只剩下无奈、无助和无力反抗。诚然,福贵一生是悲剧基调,可最后,他活得好生逍遥、好生自在、好生令人羡慕。老人和老牛,福贵和福贵,相依而行,金黄田野,袅袅炊烟,夕阳西下,他们的身影消失在一望无垠的田坎上,只留下老人“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来做和尚”的粗哑歌声在风中飘扬。平静,是我再读《活着》的感觉,没有以前那般的沮丧。是的,我们都是苦行僧,都在这世间修行,既为“苦”,又为“修行”,那“悲”是万万逃不掉了,可又如何呢?泪流了、眼肿了、烟抽了、酒喝了,还要怎样呢?接受而不妥协,倔强而不固执,“活着”本就是无声的反抗。


福贵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争与不争,终究取决于自己;悲亦或喜,都得接受。繁花似锦也好,穷困潦倒也罢,只是切勿被灯红酒绿迷了眼,春日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着实美丽,可冬日一场大雪终究是——“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小说结尾写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土,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故事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好好活着。


作者:供应链公司 肖艳


总编审:舒琳云

主编:赵建新

辑: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