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华章新闻

新闻中心

华章新闻

赵东亮:瓷行天下——千年帝王意志下的瓷路沧桑
发表时间:2019.07.23   浏览次数:413

瓷行天下 

——千年帝王意志下的瓷路沧桑

“2018年度中国好书”

胡 辛 著 


文 / 赵东亮


中国,是瓷的故乡。

瓷,是中国的骄傲。


时光回溯到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一个影响人类历史的伟大发明——陶器诞生了。江西万年的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记录了这一伟大的发明。汉代,中国的先人又升华了这一发明,在火的恋膛中,最早的青瓷横空出世。欧洲人掌握这一技术是在1500 年以后。瓷器连同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一起,走入世界,遍传寰宇,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与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2000 多年来人类文化交流的路径和图景。瓷器,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轻盈柔美的瓷,不仅仅是最早走向海外、流行最广的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世界性艺术化的商品之一,而且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不朽外交书。她就是土与火铸炼出的“史记”。瓷器,源远流长,璀璨辉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器型日渐丰富,装饰日益瑰丽。到了宋代,工艺臻于成熟,官哥汝定钧各领风骚;进入元代,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造出的青花瓷器石破天惊,景德镇由此成为中国的瓷都;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生产达到鼎盛,“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瓷上文化的价值达到了高峰。

遥想文化自信满满的泱泱大唐,以博大璀璨的文化辉煌照耀了陆上“丝绸之路”。唐代外销瓷上镌刻着唐诗的奔放豪迈,张扬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奇,飘逸着寻常巷陌的人间烟火,且“大有胡风”。

从北宋到南宋,重文轻武,文化从开放转向自我认同,青釉瓷里渗透天地人一体的审美志趣,从华夏文明而言,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得到了豪迈的渗透!

旋风般的元代,其疆域横亘欧亚大陆,如此商业通衢实现了跨文化交流和交换,由此催生神秘的元青花,其青料图像纹饰当是多民族文化和审美定势的再融合。元青花标志着中国瓷由单色釉进入彩瓷的时代,至今被誉为真国色,当初竟是外销瓷!

历史还证明,明清瓷器已经征服天下,是中国瓷器走向海外的黄金时代。景德镇则为“天下窑器所聚”,以海纳百川之胸襟,一跃成为独步天下的世界瓷都。郑和七下西洋,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怎样评说,在一次次主动的浩浩荡荡的光耀中华的“出击”中,从东南亚到西亚,从东非到地中海再到欧洲,世界借由瓷器和茶叶,增加了对中华汉文化的了解和仰慕。


景德镇窑影青斗笠碗


地理大发现的欧洲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曾先后称雄,海道大通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近代史新的一页,但他们不约而同为中国瓷折腰,中国瓷旋即成为具有世界性身份的神圣、神奇、神秘的艺术化产品,很快风靡全球。世界为中国瓷而痴狂!世界为承载中国文化的中国瓷而惊艳!


瓷行天下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16 至18 世纪,中国外销瓷传入欧洲和美洲,西方对中国瓷器的追逐,折射了他们向这个文明古国的第一波致敬。从葡萄牙王到俄罗斯沙皇,欧洲各国君主纷纷爱上中国瓷器,瓷器成为各国王室竞购的身份标志,中国瓷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王宫以及权贵的厅堂。17 世纪末18 世纪初,中国瓷质餐具风靡欧洲,成为当时富裕家庭餐桌上必备装饰。哲学家格芮姆有过这样的描述:“有一个时期,每家的桌上,都陈列着中国物品,我们许多器物的样式、许多东西,都是以中国趣味为标准,没有了这些东西来装饰就感觉社会地位被降低了。”他们津津乐道于发生在中国的故事,钟情于来自中国的物品,进而热衷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并痴狂地探究与消化。瓷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景德镇精湛的制瓷技术是世界陶瓷技艺的源头,它的制造工艺最早传入朝鲜,随后传入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再经西亚、东非传入欧洲。明代正德年间,日本人在景德镇学习制作青花瓷,归国后在有田设窑烧制陶瓷。17 世纪荷兰代尔夫特模仿景德镇克拉克青花瓷,生产出代尔夫特蓝,使之成为欧洲的“瓷都”;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于1712 年来到景德镇传教,将制瓷的重要原料“高岭土”介绍到了西方。18世纪中叶,法国人成功烧制出真正的硬质瓷器,随后英国、瑞典、荷兰都纷纷模仿中国制瓷技法,从此开辟了欧洲制瓷历史的新纪元。


元代青花昭君出塞图荷叶盖罐


外销瓷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印证。元代,开辟了横跨欧亚的交通路线,东西方之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密切,也使得景德镇元代瓷器的造型和纹饰发生了变化。波斯进口的钴料,让元青花光艳四射,青花瓷自此风行天下。16 世纪开始,景德镇等地开始为欧洲国家烧造订制瓷,考古学家在各地发现了大量有葡萄牙铭文的瓷器标本。17 世纪,荷兰铭文又因中荷通商出现在当时的外销瓷器上,此后,法文、德文、英文等西方文字也相继出现在瓷器上。18 世纪,订烧瓷占据外销瓷主流,其题材涉及西洋人物、城市港口、贵族生活、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德国纹样以及标示家族的徽章等。中国人借此对欧洲国家的历史、文化、建筑、风尚有了形象化的认识。中国瓷器既作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物化的载体走向全球,又于有意无意之间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丰富滋养了中国文化。




在中国陶瓷史中,外销瓷定然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虽未被遗忘,却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向世人讲述好中国外销瓷的故事,总结以瓷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情形和历史经验,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立足于时代发展需要,策划了大型文化综合项目—“瓷上世界”。该项目以《瓷上世界》套书出版为引领,延伸和拓展了包括电视纪录片、外销瓷数据库、外销瓷标准制定与鉴定、外销瓷展览等子项目群。瓷路漫漫,瓷韵绵长。一代代中国工匠集岁月之大成、萃天地之精华,中国外销瓷的烧造工艺、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于缤纷绚烂中又独具特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丰沛深厚。在瓷器上承载的中国农耕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朽例证。她来自几千年历史演变中的民族文化、科技文化和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奇迹。诚如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费孝通先生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瓷上世界》套书分为《瓷行天下》《瓷上文化》《瓷耀世界》三册,旨在还原勾勒“瓷行天下”的绚丽图景,探讨寻觅“瓷上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光大“瓷耀世界”的和谐之美。藉以引领读者步入荣耀与坎坷交织的千年瓷路,领略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从“瓷上世界”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风格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担当。

本套书定位于雅俗共赏的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读物,兼具历史性、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以严肃的学术论著论文为依据,同时注重搜集鲜活翔实的资料;以大历史为背景,更注目个体生命的种种感知。注重用融通中外的新视野、新话语和新表现手法,以瓷说事,以瓷彰史,使作品既具有学术高度与穿越时空的文化影响力,又具有品读价值与收藏鉴赏价值。2016 年,《瓷上世界》套书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今天,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迎来了史上最好的机遇。回眸历史,那是我们先人一代代曾经走过的沧桑荣耀之路;唤醒历史,因为历史依然充满了活生生的生命力,向我们讲述曾经的辉煌和荣光。


汝窑青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得好:中华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 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美国学者罗伯特·芬雷亦言:“人类物质文化首度步向全球化,是在中国的主导下展开。在绝大部分的人类历史时光之中,中国的经济都为全世界最先进最发达。”

我们,当满怀文化自信走进新时代。

中国陶瓷令全世界瞩目,其本源是中国文化价值的强盛力量,但中国陶瓷文化的海外传播源远流长,范围广阔,影响深远,丰沛繁茂,不是区区一个项目可以囊括和深入研究得了的,限于水平和时间,叙写过程中,难免存在缺憾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转载来源:中文传媒

本文编辑:罗翔